淨空法師:「緣」與「因果」的區別
淨空法師:「緣」與「因果」的區別

學佛答問-淨空法師 新加坡居士林2006.03.31

問:第五個問題,這是關於因緣果的問題,請問緣有沒有因果?與因果的區別是什麼?

答:這要把這三個字的含義搞清楚。這是講,凡是一樁事物的生成或者是現相,這個現相是屬於果,它為什麼會現相?這裡頭就有因、有緣。譬如我們用植物來做比喻,我們看了這個桃,樹上結了個桃,桃是果實。為什麼這個樹,它會長樹?樹又會結桃?它一定有因,因是什麼?因是桃核種在地下,這個桃核是因。種在地下,這個土壤是它的緣,它要沒有土壤,那個核桃放在茶杯裡,放一百年,它也不會長樹,它也不會結桃。為什麼?它沒有緣。所以它要土壤,它要水分,它要肥料,它要陽光,它要空氣,有些還要人去照顧,統統都是緣。緣具足,它就長得很好,將來的果實一定就非常好。如果緣要是缺一、二樣,也能長,可能那個果實就很差。佛家講因緣具足!

經上講的四緣生法。四緣生法是講有情眾生,植物是要兩種緣,一種就是因,因也算是緣,親因緣,那就是種子;第二個增上緣,那就是它所需要的條件。那要像我們人、動物,動物就四種緣,四種緣要不具足,就不可能發生。當然有親因緣,親因緣是前世的業因,在佛法講就講很長了。

我們造的這個業可以分為兩大類,一個叫引業,一個叫滿業。引是引導你六道去投胎。你到哪一道去,不是閻王主宰,也不是中國人講玉皇大帝,外國人講上帝,他們不管你這個事情。你到哪個地方去投胎,你到哪一家去投胎,都有原因的。所以這是引業,業力引導你去投胎,到哪一道自己也做不了主,業力做主。這個事情很麻煩,不由自主。投胎是不是我們得人身?在這個世間,我們看到這麼多人,我們的引業相同,都得人身。但是得人身,相貌不一樣,貧富貴賤不一樣,吉凶禍福不一樣。這是什麼?這就屬於另外一種業,叫滿業。滿業是你過去世作善、作惡,從這裡得的果報。如果過去生中行善,那你這一生當中豐衣足食,你是富貴人。過去生中造惡,這一生當中就貧賤,要受很多苦難。古人講的話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這是講的滿業不是引業。有這兩種。

在一般人,佛講的人就是眾生,講到人,他有親因緣、有所緣緣、有無間緣、有增上緣,這四種,這是佛法裡常講的。實在講,連所緣、無間還都是屬於業力,各人業力都不一樣。所緣,阿賴耶識裡頭,這是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意識。現代人講得很籠統,意識,在佛法講得很清楚。佛法對於心理學的分析,現在真正是像湯恩比這一類的人都非常佩服,確實在心理學上面,佛法是獨一無二的。佛法講這個心理面,它講阿賴耶、講末那、講意識。阿賴耶就好像是個檔案室、倉庫一樣,我們講什麼?印象,我們見色聞聲落了印象。昨天做的事情,去年做的事情,你能夠回憶、能想到,那是什麼?那個倉庫裡有個檔案,你立刻想到就調出來了,那個印象就很清楚。實際上,起心動念再微細的,統統都落印象。印象薄的你都忘記了,可是在某個狀況之下,你調動它,還是可以現行。再微細的,再久的,所以說是幾百年前、幾千年前,多生多劫之前,統統都在,沒有一個遺漏掉。

所以佛講我們每個人阿賴耶識裡頭,十法界的業因都有,就是你有佛的種子。像我這一個儲藏的東西,裡面有佛的種子,有菩薩的種子,有阿羅漢的種子,有天,有人,有畜生,有鬼,有地獄,統統都有。統統都有,這就十法界,你到哪一道去?十法界我都有因,親因緣都有,到哪一道去就是緣。那個緣是什麼?是自己想到哪裡,你自然跟那一道感應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平等心是佛心,就是佛種子。對於一切人事物,你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你沒有起心動念,這是佛種子。他決定跟佛這一道相應,他就是緣這個路走,那他就成佛了。菩薩六度心、四無量心。有六度四無量心,這個意念重,起心動念都會想到這個,他就做菩薩,他自然就成菩薩了。現在諸位想想,我們在人道,人道裡面是五戒,中國傳統教育裡面,五常(仁義禮智信),我們起心動念不違背這個原則,來生決定到人道,這就是引你到哪一道去。(以下因字數限制省略)

歡迎流通、轉貼分享,利益眾生,隨喜功德。阿彌陀佛!

淨空法師專集網站
http://www.amtb.org.tw/index.asp

淨宗學院首頁
http://new.amtb-aus.org/Default.aspx

最新上傳 Latest posts

安身立命,教学为先;创业齐家,教学为先;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;礼仪之邦,教学为先;稳定和谐,教学为先;国丰民安,教学为先;太平盛世,教学为先;长治久安,教学为先;诸佛报土,教学为先;极乐世界,教学为先。 十个教学为先是“净空老法师”为了挽救社会人心,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命脉,为了世界和平,而在斯里兰卡首先提出十个教学为先。 老法师写的《教学为先》: 孝是中华文化根,敬是中华文化本。落实在孝亲尊师。中华传统文化,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是也。文化是民族之灵魂,教育是文化之生机。故安身立命,教学为先;创业齐家,教学为先;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;礼仪之邦,教学为先;稳定和谐,教学为先;国丰民安,教学为先;太平盛世,教学为先;长治久安,教学为先;诸佛报土,教学为先;极乐世界,教学为先。仁义礼智信,五常、五戒。人弃常则妖兴。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礼,是道德最后底线,失则天下大乱。人性本善,本善即是佛性。故释迦曰: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佛,福惠圆满具足之人也。